格达弦子
弦子舞,藏语称为“谐”,是一种群众自娱性圆圈歌舞。因用弦 胡伴奏,故汉语称为“弦子”。格达弦子则是流行语甘孜、炉霍等地 的一种弦子,因爱国活佛第五世格达编创而得名。相传在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,甘孜县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曾写了24首诗歌,并教寺庙僧侣 演唱,形成了唱跳兼具的格达弦子。起初用此歌舞祭奠亡魂、超度灵 魂、免荒灾。传入民间后,内容题材逐渐丰富,尤其是红军长征在甘 孜停留期间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民众用格达弦子这一独具 特色的舞蹈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红军的拥护和爱戴之情。
格达弦子无伴奏乐器,队形为圆形或半圆形,人少则横排歌舞。 男舞者头戴毡帽或用彩绸缠头,女舞者或长发披肩饰以珠串、或用彩 线盘发。由于弦子舞特别注重长袖的运用,故而在着装上,男女舞者 通常都身穿镶边大衫,内着彩绸长袖衬衣。起舞时,男女两队抡歌共 舞,人多则围圈而舞,人少则站一横排表演。男演员抬头,女演员低 头,沿着弧线,先慢后快,边歌边舞。其脚步动作带有踢踏舞的韵味。
五世格达活佛,法名洛桑登真•扎巴。 25岁时,就拿到了藏传佛学界的最高学位 “拉荣巴格西”。他知识渊博,天文、地 理、医学、音律无所不晓。朱德率军离开 甘孜后,他非常想念红军,在古老藏族弦 子的基础上,他自己写词、谱曲,用低沉 、委婉、伤感的曲调诉说着对红军的思念 之情,形成了藏区独有的“格达弦子”。 如今,每当节日,人们就在这优美的旋律 中尽情起舞。 |
敦煌156号洞窟的一面石壁上,绘有名为“张仪潮出行图”、“ 宋国夫人出行图”的晚唐壁画,其上出现了联臂踏歌,围圈起舞的舞 者形象。这种长袖飘飘,绕圆而舞的舞蹈就是今天曾被藏族人民称之 为“康谐”的藏族民间歌舞——弦子。
弦子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,它的表演不拘形式,三、五人 有兴即舞也可,成百上千人同欢共舞也可。跳弦子必须有藏二胡伴奏 ,由琴手领舞,以琴手为核心,整个舞蹈的节奏也由琴手掌握。弦子 歌词寓意深刻含蓄华丽,感情丰富,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。曲调一般 短小精悍,节奏整齐,旋律优美,易唱易记。
登真贡布,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(格达弦子)代表性传承人,出 生于1959年10月2日,甘孜县生康乡人。1974年开始表演格达弦子, 在近30年内的演艺生涯中共计演艺600余场,全部为免费公益性演出。 现已教授近百人学徒,因年事已高,为将格达弦子传承下去,故专心 教授其女(德西巴则),期望其为格达弦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 贡献。
格达弦子是属于生活的,属于人性的。与锅庄相比,更接近泥土、 云朵和人心。在这块高原的最深处,格达弦子舞出的是人和人心的世 界,其间充满了柔情与颂诉,聆听与歌唱。在康巴流传着这样一首舞 歌:最初形成的是佛的世界,其次是法的世界,最后形成的是歌舞的 世界。
这就是这片高原的历史。
这就是这片高原的人和人心的历史。
这也是格达弦子的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