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藏戏

甘孜藏戏

藏戏的藏语名叫“阿吉拉姆”,意思是“仙女姐妹”。据传藏戏 最早由七姐妹演出,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,故而得名。

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。17世纪时,从寺院宗教仪式 中分离出来,逐渐形成以唱为主,唱、诵、舞、表、白和技等基本程 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。

藏戏唱腔高亢雄浑,基本上是因人定曲,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。

藏戏种类繁多,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。藏戏种类繁多,但主流 的是蓝面具藏戏。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为“顿”,主要 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;第二部分为“雄”,主要表演正戏传奇;第三 部分称为“扎西”,意为祝福迎祥。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, 演员不化妆,主要是戴面具表演。藏戏有白面具戏、蓝面具戏之分。 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、迥巴藏戏、香 巴藏戏、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经过不断发展完善,藏戏在17世纪以后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完整的艺术形式,称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 特有的剧种,并在藏区广为流传,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。在几百年的 流传过程中,藏戏先后出现了许多传统剧目,至今久演不衰的是著名 的八大藏戏。各个剧目的演出时间不等,短的只要几个小时,长的可 连演几天,但每出戏一般都可分为序幕、正戏、和告别祝福仪式三大 部分。

由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别,藏戏还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,主 要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和属于新派的蓝面具派,还有独角戏,目前 以蓝面具派影响最大。以戴面具来作为演员的面部化妆,是藏戏的一 大特色,但作为藏戏流派之一的青海南部的安多藏戏的一些剧团却大 多改为直接用油彩涂在脸上化妆,并将唱、白、舞更紧密的结合在一 起,增强了戏剧效果。